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产业发展趋势浅谈
    浏览次数:1131    2012-03-14

    展望未来,21世纪初将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刻,我国的农副产品机械主要服存于广大乡村和中小城镇,因此产品必须实行大中小型相结合,在近几年里以中小型为主,以适应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但由于小型设备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能耗高,加工出产品质量差,已不能满是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随着乡镇企业的兴起,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的形成,小型设备以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更不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必然要逐渐被淘汰。今后新产品开发应以大中型产品为主,以成套设备为主,使原料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配套成龙,提高技术在农副产品加工机械上的应用,如光电色选、挤压技术、负压、超声、超临界萃取技术、膜技术、油脂微胶囊化技术等,加强农副产品加工后包装技术的研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效益,加强其包装机械的研制,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这还是个空白,需要用国产设备去占领。

    碾米设备

    我国目前粮食消费大的特点是直接消费比重大,粮食直接消费量占总供给量的67%(年人均225kg),在亚洲是高的,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粮食的直接消费呈下降趋势,但近期下降不会很快,由于我国人口多,虽然放慢增长率,但因基数大,增加的数还是很大的,因此对粮食需求的增加也必然会加大,其碾米机械市场是很大的。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稻谷产区,1997年我国稻谷产量已达20073.5万t,其中60%一70%是在农村加工作为农民的口粮,1996年粮食部门的大米加工厂有6300多个,砻碾组合米机是我国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具有较强的发展势头,中小型成套制米机械和精制米机提高了大米加工精度深受欢迎,近几年发展迅速,今后销路也会很好,今后要在稻谷出米率、破碎率、吨米能耗、大米质量上下功夫,提高加工机械的技术水平。

    今后要发展免淘米、珠光洁米、杂粮精加工技术与装备,稻米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加工设备。米糠、米胚、碎米、稻壳的利用与开发都具有广阔的前景,这方面的加工机械尚处于空白,应加速开发,创造更多的效益。

    玉米加工

    我国的玉米加工技术水平较低,仅占产量的20%左右,普遍用作口粮和饲料,深度加工只占产量的9%。今后要加大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等新品种的培育与开发力度,开发多样化的玉米食品和多用途的工业原料;提高现有加工企业的综合利用水平,开发淀粉、玉米粉、玉米浆、玉米蛋白粉、纤维渣或玉米皮及胚芽等产品。要在玉米淀粉的深度开发利用方面做文章,生产变性淀粉、柠檬酸、淀粉糖等高附加值产品。玉米饲料加工要向特种化、保健化和颗粒化方向发展。在布局上,是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玉米主产区择优扶持和建立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玉米加工企业。

    小麦加工

    目前,我国小麦制粉行业技术水平与世界水平差距不太大,但总体装备水平与国外有差距,面粉加工品种单一,加工能力过剩,粉生产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以面粉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今后5~10年,小麦制粉行业应对现有面粉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不断开发新产品。发展从小麦种植到加工的产业化经营,对出粉率低、能耗高的小型面粉厂适当控制发展,避免盲目引进国外加工设备。要在提高总出粉率、好粉出粉率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面粉,开发冷冻面团、营养强化面粉及特殊人群适用的面粉等,推进面制主食品的工业化。

    棉花加工

    我国是世界产棉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棉产品需求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对棉纺织品的需求增加更快。长绒棉的加工仍沿用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设备,工艺落后,生产效率低,棉花质量下降,急需加以改善和提高。“十五”期间,应解决长绒棉的加工工艺与设备问题,缩短周期,提高长绒棉的加工效率,保证棉花的加工质量。加工厂应有一定的规模,并采用较现代的加工设备,生产出优质的棉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薯类加工

    薯类是比较经济的淀粉原料之一,也是许多工业产品的中间原料。近年来,薯类用作口粮越来越少,除加工成薯干、淀粉、粉条等传统产品外,还进一步开发了淀粉及其衍生物、淀粉糖、有机酸、氨基酸以及化工原料等产品。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薯类加工量的比例只有15%左右,加工深度不够,今后要向深度开发进军。加大薯类深加工技术及成套装备研究开发力度,加工薯类淀粉、变性淀粉、马铃薯全粉、马铃薯复合薯片和速冻薯条等产品,实现多次加工转化增值。

    油料加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食用油的需求日益增大,国内自给不足,相当一部分需要进口。近年来,虽然我国在油料加工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已有很大提高,但油料加工企业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加工设备利用率不高,产品加工档次较低。今后要通过引进新技术,扩大企业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实现油料资源的合理利用。油脂加工方面:继续推广浸出法制油。进行油料膨化、浸出制油工艺与设备产业化开发;研究高含量油料直接浸出、低温脱溶等工艺与设备的系统化和规模化;加速物理精炼技术与设备国产化,开发功能性食品油系列产品;研究油脂加工副产物和食品添加剂产品技术。

    植物蛋白的开发利用: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油脂饼粕质量对植物蛋白的影响,研究植物蛋白生产技术,开发大豆、花生的功能性植物蛋白产品;应用棉籽、菜籽饼粕脱毒技术,生产饲用和食用蛋白产品;开发蛋白生产的超滤、低温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和装备;加速组织蛋白、分离蛋白的产业化开发。

    油料加工企业的布局要在油菜籽、花生和大豆等的集中产区,对现有的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逐步淘汰加工档次低的小型加工企业,培植一批技术、产品品牌质量优良、综合利用程度高的大中型油料加工企业。控制非油料主产区油料加工企业的发展。扶持传统蛋白制品的现代化生产和新兴蛋白制品的开发。在大豆主产区或主要销区改造一批大豆加工企业,改进设施设备,提高科技含量。

    茶叶加工我国茶园面积居世界前位,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出口占全球贸易量的20%,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虽然是茶叶生产大国,但人均消费量并不高,年人均消费茶叶300克,是世界人均消费量的60%。茶叶是我国具有出口优势的农产品。但加工的设备陈旧、产品的质量和包装档次低,综合利用不高。今后,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加快传统制茶业的改造,提高连续化和自动化水平,提高科技含量。产品开发仍以饮料为主,要以保质、保鲜、保特色和使用便捷为基点。茶叶加工要与医药业和食品业紧密结合,大力开发以茶叶为原料的健康食品、食品添加剂、保健品和药品。

    措施与建议

    调整结构和组建集约化大型企业集团

    我国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缺乏技术力量,缺乏自我发展能力,难以实现技术密集型的规模生产,难以满足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更难以与国际市场接轨能与竞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抓好大的,入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向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积极走企业集约化道路,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参与市场竞争,使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在品种和数量上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增加出口。


    全球小麦行情综述
    浏览次数:1051    2012-03-09

    国际期货:

    芝加哥交易所(CBOT)小麦周三(3月14日)收盘走低,因美元走强以及天气改善影响。CBOT小麦5月合约3月14日收盘下跌5.2美分,至6.436美元/蒲式耳。5月合约盘中遭受100日均线阻击回落。

    国内期货:

    昨日国内强麦期货WS1209合约高开低走,震荡偏弱,开盘价2664元/吨,盘中高价2667元/吨,低2630元/吨,收盘报价2636元/吨,较上一交易日结算价下跌19元/吨,跌幅0.72%。日成交量378344手,持仓量日减25590手至415690手。

    受系列利好数据提振,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加快,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后宣布,将维持0~0.25%的超低利率至2014年末不变,并未提及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昨日受温总理讲话影响股市期市普遍走低,但业内分析是市场反应过度,对讲话理解失误,预计今日强麦期货将会有所反弹,震荡收阳。


    加拿大面粉的强化经验确实值得借鉴
    浏览次数:930    2012-03-14

    政府重视公众健康和营养,并把食物强化作为营养促进的国家策略,实施面粉强化逾60载以来,始终走在世界前端。

    加拿大面粉强化经验确实值得借鉴

    从政策制定到监督实施,面粉强化涉及的许多部门职责相对明确,在分工负责的同时,各部门又保持着确定的交流合作机制,从而促进了面粉强化整体的发展速度

    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急需解决的营养问题,而面粉强化是国际社会针对这一问题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自2000年起,中国卫生部和国家粮食局开展了应用面粉强化干预农村贫困人群营养不良的试点工作,如今已然取得了肯定的营养干预效果。

    加拿大是全球较早开展面粉强化的国家之一,其面粉强化政策、标准及监督等各项工作较为成熟。为了进一步在我国推动面粉强化,卫生部于前不久组织相关部门对加拿大面粉强化进行了为期4天的工作考察,期望了解和借鉴国际面粉强化经验,探讨我国面粉强化的发展方向。

    考察团由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慢病与营养处处长雷正龙带队,成员包括卫生部政策法规司法规处处长赵宁、国家粮食局调控司统计信息处许策、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刘蓓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副主任霍军生。

    考察团听取了加拿大卫生部食品司食品法规处负责人露西·奥尔森(Lucie Olson)女士关于加拿大食品体系的介绍、加拿大卫生部健康促进与慢病预防局科学家刘世梁(Shiliang Liu)博士关于面粉强化叶酸的健康效果的报告、加拿大卫生部健康产品和食品局食品司营养科学部营养评估处负责人娜拉·李(Nora Lee)关于加拿大面粉强化政策及标准的制订程序的报告、加拿大食品监督局(CFIA)国际政策和技术合作部副主任罗尔夫·舒内特(Rolf Schoenert)关于CFIA工作内容的介绍、CFIA进口食品和食品生产处负责人本·罗非(Ben Roffey)关于强化面粉质量监督工作的介绍。

    与上述部门和加拿大面粉企业协会进行充分的座谈和交流后,考察团还对国际面粉知名企业ADM公司位于蒙特利尔的面粉厂进行了详细的工艺和生产技术的现场考察,并实地考察了CFIA设在蒙特利尔的食品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技术、方法和设施。

    通过访问和考察,考察团收集了加拿大面粉的有关法律、政策、标准、规范和检验方法等规范性文件,对加拿大面粉强化的发展和现状有了进一步了解。

    强制实施面粉强化的理由与效果

    从上世纪40年代起,加拿大联邦政府在纽芬兰等省份开始实施面粉强化,并逐步在更多的省份推动。到上世纪70年代初,联邦政府通过了《白面粉强制强化法案》(药品和食品法第13条款),要求所有面粉企业强化白面粉。1998年,加拿大修订了《药品和食品法》关于面粉强化的条款,要求在谷物面粉及其制品中强化叶酸。目前,加拿大面粉强化的剂量为:每100克面粉中添加维生素B1 0.64毫克、维生素B2 0.40毫克、尼克酸或尼克酰胺5.30毫克、叶酸0.15毫克、铁4.4毫克。

    早期数据显示,面粉强化对加拿大居民维生素B1和B2的营养状况具有显著改善作用。1998年实施叶酸强化以后,有充分监测数据显示,加拿大育龄妇女血清叶酸水平提高近1倍,神经管畸形发生率由1995—1997年间的4.37‰下降到2003年0.98‰,公共营养改善效果十分有效。

    目前,加拿大强制强化的食物有多种营养素强化面粉、维生素A和D强化液态奶、维生素D强化人造奶油。

    加拿大卫生部是制定强化食品法规和政策的组织和领导单位,参加制定的单位还包括隶属于加拿大农业部的CFIA、卫生部和农业部所属的学术和研究单位以及其他学术机构,加拿大面粉企业协会和主要面粉企业。

    加拿大面粉企业和行业协会主张面粉强制强化,认为强制强化不引发因强化导致的市场竞争,减少了强化成本,且有利于企业自身消化因强化导致的生产成本增加。面粉强化需要的技术改造成本很低,所增加的营养素成本基本不造成面粉价格的变化,面粉企业的主要强化成本是购买营养素预混料。营养素预混料的价格为每公斤4加元,每生产1公斤面粉需添加15.7克预混料,即每公斤强化面粉的预混料成本为0.063加元。加拿大95%以上的面粉用于工业化食品的生产,低于5%的面粉用于家庭、小餐饮、小作坊和即食店消费。加拿大面粉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包括ADM在内的6家主要面粉企业占据全国面粉生产量的90%以上。

    面粉企业并不进行营养素的定量检验,企业通过预混料供应商和国家检验机构抽检进行产品营养素的检验。但企业对营养素预混料进样器进行严格的校正管理,并对每批次强化面粉样品进行斑点试验,以确定营养素的加入。尽管理论上仍存在强化面粉质量不合格的可能,但由于技术成熟和生产企业严格的规范性操作,加拿大从未发生过强化面粉质量事故。

    CFIA是加拿大的强化食品监督检验机构,协助联邦政府进行全国范围内销售的食品的审查和许可,也协助省级政府对仅在省内销售的食品进行审查和许可。CFIA所辖类型不同的检验和监督机构共有14个,其中之一设在蒙特利尔,即Longueuil(音:朗格尔)检验中心,负责强化食品的监督和检验。Longueuil检验中心根据抽样项目计划,由监督员进行产品现场抽样,并送实验室进行检验。加拿大没有国家层面的检验方法质量标准,检验方法主要参考AOAC(美国官方分析化学师协会)标准和美国药典。检验机构的方法和设备条件好,对检验方法的选择以准确和精确为优先,如强化面粉中叶酸和铁分别采用捕获色谱质谱仪及ICP-MASS方法检验,所使用的检验方法具有方法学的研究数据证明其准确和精确。

    加拿大对强化面粉的营养素含量标识有明确的规定,但对面制品的营养素含量标识没有强制的和确定的营养标签要求,面制品营养标签根据实际含量制定。

    总体来说,加拿大政府重视公众健康和营养,并把食物强化作为营养促进的国家策略。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面粉强化,到1998年增加面粉叶酸强化,加拿大的面粉强化始终走在世界前端,为其他国家发展食物强化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建立一个明确职责、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我国微量营养素缺乏高发,导致不良的健康后果,并造成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损失。控制微量营养素缺乏的方法和策略有许多种,而加拿大的经验表明,包括面粉强化在内的食物强化是一个可行的策略。

    加拿大实施强制性面粉强化,加拿大消费者食用的全部白面粉为强化面粉(不要求强制全麦粉强化)。在对叶酸强化进行的风险和效益评估中,加拿大卫生部和相关机构认为,强化食品以可忽略的风险为代价,可以取得较高营养健康回报。而且实践证明了这一点,面粉强化作为加拿大公共营养政策,已经产生了很好的营养和健康效果。且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过因强化面粉导致的任何个体和群体食品事件。

    加拿大的面粉强化从政策制定到监督实施,涉及政府、机构、企业等许多部门,职责相对比较明确:卫生部负责强化面粉的立法和政策,其下属学术机构负责强化面粉的健康效果监测与评估;隶属农业部的加拿大食品监督局负责监督检验,其工作效果由卫生部负责评估;行业协会进行强化面粉参与强化面粉的各项工作并提供生产和技术信息;面粉企业承担强化成本并进行规范生产。同时,各部门保持着确定的交流合作机制,比如卫生部、CFIA和面粉行业协会每月举行联合工作会,从而促进了面粉强化整体的发展速度。

    我国面粉强化工作也涉及多个部门,显然,建立明确职责、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是我国推动和实施面粉强化策略的基础保障。

    我国面粉强化工作当前的核心内容

    我国的科学数据不仅显示了微量营养素缺乏是全国性的健康问题,同时也显示面粉强化对人群营养状况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我国面粉强化的技术已基本成熟,且不存在标准障碍,但我国面粉强化缺乏政策性支持,长期停留在小面粉品类阶段,达不到公众营养改善策略的目的。

    我国面粉强化当前的核心工作是政策推动,包括以下内容:1.在公共卫生政策层面应明确面粉强化为国家营养改善策略的一部分;2.制定发展包括面粉强化在内的食物强化的发展策略和配套措施保障;3.将强化面粉的质量监督纳入现有食品监督体系中,并完善相关工作的权属和责任以及规定;4.制定强化面粉技术指南,对面粉生产企业及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5.进行广泛的宣传推动,提高消费者对强化面粉健康作用的认知。

    我国面粉生产和消费情况较为复杂,虽然开展了一些面粉强化的试点工作,但总体上存在对面粉强化认知不足的问题,需要有计划、分步骤地持续推动。比如,总结国际面粉强化营养改善的经验,加大在健康部门以外的政府机构的交流和动员;促进面粉强化作为公众营养改善策略的高层共识;形成面粉强化的多部门合作推动机制;继续与国际组织合作开展面粉强化的试点工作,进一步积累面粉强化的技术和科学数据,为面粉强化政策、标准和技术指南的制定奠定更为坚实的科学基础。


    受销量下滑影响 面粉批发价小幅下降
    浏览次数:775    2012-03-14

    记者昨日从北京粮油批发市场玉泉路市场了解到,受销量下滑影响,近日面粉批发价小幅下降。

    玉泉路市场信息部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昨日“五得利”富强粉批发价格每袋(50斤)69元,较上周下调1元;特精粉每袋74元,下调1元;“古船”富强粉每袋67元,下调3元。

    据商户反映,降价主要是现在市场走货慢,厂家纷纷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来增加销售量。


    热烈庆祝安新宏达面业有限公司新网站开通
    浏览次数:1071    2012-03-17

    安新县宏达面业有限公司就坐落在华北平原,京津保三角地带的自然大粮仓之中,我公司始建于1998年6月,为适应市场需求,自2010年3月投资5000万新建年产15万吨面粉生产线和年产2万吨挂面生产线。于2011年6月建成试产。两条生产线全部采用国内优良设备,生产工艺优良,加工精度高。我公司现有职工100人,其中技术人员12人,中级以上职称8人,公司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经理办公室下设购销科、生产技术科、质检科、财务科、保卫科。我公司生产的“王岳”牌面粉、挂面,销往各大省市,市场反应良好,得到了多方客户的认可和赞同。现公司的新网站已经开通,热忱欢迎您来电垂询和在线留言!

上一页 [1][2] 共 15 条记录, 10 条 / 每页, 共 2 页
Copyright © 安新县宏达面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制作三金科技    备案号: 冀ICP备12003860号-1     网站地图
首页 咨询 产品